2013年9月15日星期日

Adam Khoo:【我对金钱的概念】

新加坡最年轻的百万富翁 Adam Khoo:【我对金钱的概念】

我常常往返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中国苏州的办公室视察业务或主办讲座会。几乎每个星期我都会在机场出现,也因此让我有机会遇到一些参加过我的讲座会的人,或是我的读者。

最近,在飞往吉隆坡的飞机上,有个人一脸惊讶地问我:“为什么像你这样的百万富翁乘搭经济舱?”我回答:“这就是我能成为百万富翁的原因。”他听了后仍然一脸惑色。这个问题再一次证明了关于财富的最大谎言(我已在新书提起),许多人觉得百万富翁必定穿Gucci、Hugo Boss,Rolex,还有旅行时乘搭头等舱。正因如此,大部分的人富有不起来,他们觉得当多赚了一点钱就多花一点是很正常的,于是又打回原形。

事实是,绝大部分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都很节俭,而且只花钱在必须和值得的东西上,所以他们能够快速累计财富,并且以倍数增长。过去的七年里,我把80%的收入储蓄起来,虽然现在我只能够储蓄大约60%的收入(我必须养活妻子、岳母、两位女佣、两个孩子)。但是,这个比例仍然比一般只储蓄10%收入的人来得高(如果他们有幸储蓄到10%的话)。我不乘搭头等舱或买一件300块(注:新币,下同)的衬衫,因为我觉得那是在浪费金钱。可是,如果要我付1300块送2岁女儿参加Julia Gabriel语言与戏剧课程(译注:新加坡一所儿童心智发展学校的课程),我会毫不犹豫。

几年前,当我刚加入青年企业家组织(该组织只开放给所有40岁以下,每月的个人生意收入超过一百万的企业家加入)我发现那些靠白手起家的会员都与我有同样的想法。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的身价超过五百万,却仍然选搭经济舱,有的甚至只用丰田或日产汽车代步(而不是奥迪、马赛地或宝马)。

只有那些不靠双手创造财富的人(包括一些部长和大亨的儿子)才会挥霍无度。当你不曾一点一滴地建立自己的一切,你就不懂得珍惜金钱,于是富不过三代(无论那笔财产多大)。感谢老天,我的富爸爸(噢不,我听来像极罗伯特·清崎!)一早预见了这个可能性,在我创业时不曾给我一分一毫。

有人问我:“如果赚了钱不拿来享受,那有什么用?”我无法从购买名牌衣服、首饰、或乘搭头等舱中得到快乐。就算购物可以使我高兴,那也只是短暂的。物质带来的喜悦从不持久,它只是在当下让你感觉良好。过了一段时间当你感到低落,你又开始购买那些你认为可以令自己愉快的东西。所以,我常认为,如果你必须依靠物质得到快乐,其实你过着一种可悲和无法满足的生活。

当我看到孩子开心地笑开心地玩乐,还有快速地学习成长,我感到快乐;当我看到公司和培训导师每年在更多国家培训了更多人,我感到快乐;当我在电邮获悉我的书与讲座感动和改变了某人的生活,我感到快乐;当我知道这个部落格如何激发了读者,我感到快乐。这一种快乐,比一只劳力士手表带给我的感受更持久。

我想说明的是,快乐必须来自你每日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教书、盖房子、设计、贸易、赢了比赛等等),金钱只是随之而来的副产品。如果你讨厌现在所做的事,并依赖金钱购买物质来让自己快乐,那我觉得你的人生毫无意义。

(LeInvest 供 乐投资 专稿,转载请注明!)

2013年9月8日星期日

90个重大新闻课题结集成书 《我们的90年》今天面世

90个重大新闻课题结集成书
《我们的90年》今天面世

配合早报九十报庆而出版的新书《联合早报的前世今生:我们的90年》,今天中午在“早报90再聚首”联欢会上举行发布仪式。这本汇聚了新闻室一群新闻工作者心力的新书,是庆祝早报九十大寿的献礼之一。



《联合早报的前世今生:我们的90年》新书今天举行发布会,并从即日起在各大书局出售。(摄影/陈斌勤)

25名《联合早报》的新闻工作者,翻阅5000多个已成为史料的旧报章版面,挑出90个重大新闻课题,再以精简文字进行导读,以此回望联合早报的前世今生,盘点“我们的90年”。

配合早报90报庆而出版的新书《联合早报的前世今生:我们的90年》,今天中午在“早报90再聚首”联欢会上举行发布仪式。这本汇聚了新闻室一群新闻工作者心力的新书,是庆祝早报90大寿的献礼之一。

反映早报90年发展脉络

2012年一开年,早报执行副总编辑、也是早报90周年报庆筹委会主席李慧玲便成立出版小组,议定出版一本能反映早报90年发展脉络,又能与新加坡的发展串联起来的新书。

担任新书主编的李慧玲说,早报庆祝70周年报庆时,编撰过《我们的70年》,20年过去,我们把故事说下去。并且,早报在展望未来时,更需要认识和反思过去。在报社工作的同事,应该先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知道过去有哪些重大新闻,而我们又是如何处理这些新闻。这样才能说得上继承什么,改良什么,创造什么。

新书的另一位主编、早报副刊副主任黄佩卿说:“从初拟概念,确立方向,拟定框架,到编选、收集、统合新闻资料,再消化、导读新闻资料,进而设计编排,前后花费了近一年半时间,何止‘怀胎十月’?”。

90篇导读被归类为八个篇章,分别是报业、政治、社会、财经、人物、文教、中国和国际篇。这些报章报道过的重大新闻事件,时间跨度正好是《联合早报》及其前身《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所走过的90年——从陈嘉庚1923年9月6日创办《南洋商报》起,一直到近期层出不穷的性丑闻案和今年引发争议的人口白皮书。

参与导读工作的新闻工作者,来自早报新闻室各个组别,当中还包括“拔刀相助”的退休同事区如柏和去年才加入早报的新闻编辑章星虹。她们正好是书中最多产的撰稿者,每人各贡献了九篇导读。

其他参与者的年龄、经验、组别非常多元化,有70年代便进入报馆的资深报人,也有一两年前才加入早报的后进与新秀。

  黄佩卿说:“资料室应出版小组要求,先搜集90年来117个国内外大事件的相关资料,我们再从中精选90个新闻事件,再调出总数达5420个旧报章版面。”

25位撰写导读的新闻工作者,从中概括出《南洋商报》、《星洲日报》和《联合早报》当时的报道重心与特点。

走入历史回望早报和其前身如何报道各大新闻事件是新书的核心内容,为了增加诠释的深度,新书邀请三位学者评论早报,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任程曼丽博士;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特聘高级研究员李元瑾博士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昌伟博士 。

程曼丽谈的是《联合早报》在世界华人读者中的作用与影响”。李元瑾在《历史的叮咛、时代的付托:<联合早报>与文化传承》一文中,探讨早报的文化传承。王昌伟的题目是:《新加坡华人社群的历史演变与华文报的舆论走向,以<联合早报>及其前身为例》。

《我们的90年》也专访三位华文报前掌舵人黄锦西、周景锐和胡以晨,谈他们与早报同行时的岁月,以及所见证过的华文报历史。

新书今天举行发布仪式后,读者可以在友联书局、大众书局、纪伊国屋书局、草根书室和友谊书斋购得,或通过www.lingzi.com.sg网购,每本定价25元。

~以上新闻转载自OMY~